一、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指卵巢储备已耗竭,40岁前出现闭经、围绝经期症候群或绝经期症状,低雌激素血症和高促性腺激素血症,诊断标准为:⑴年龄<40岁。⑵闭经时间≥6个月。⑶两次(间隔1个月以上)血FSH>40mIU/ml。卵巢早衰患者已丧失生育能力,更年期的症状更加明显。卵巢储备下降患者可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其妊娠或提高妊娠机会,但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相比,其整体的妊娠率仍会比较低。
二、出现卵巢早衰的女性的症状
1、恐惧与焦虑
因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不再有周期性变化,致子宫和阴道上皮细胞萎缩分泌物减少,出现月经紊乱乃至闭经,部分患者产生恐惧与焦虑心理,担心自己丧失女性特征,担心影响夫妻生活及家庭和睦。
2、抑郁与多疑
卵巢功能衰退同时会引起精神学上的功能障碍,性格出现暂时变化,如孤僻、多疑、伤感、多虑、忧伤等,有人常常自言自语、多愁善感、抑郁寡欢,情绪极其低落。
3、失落与烦躁
女性由经育龄期过渡到卵巢早衰,逐渐向衰老迈进。这一因疾病导致的衰老进程的提前到来,可能给部分女性带来悲观失落情绪;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多数女性变得烦躁易怒、爱激动甚至喜怒无常。
三、卵巢早衰真的不可逆吗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约有50%的卵巢早衰患者会出现间歇性排卵现象,5~10%的患者在确诊后有间断的月经恢复甚至发生自然妊娠。也有学者认为,很多临床上所谓的卵巢早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卵巢早衰,而是卵巢功能或多或少的减退而已,这部分患者卵巢功能是可以逆转;部分卵巢早衰早期、中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也可以部分逆转恢复卵巢功能。
四、如何正确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1、年龄
年龄是衡量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年龄越大,生育能力水平越低。尤其女性在35岁之后,卵泡的数量急剧下降,卵母细胞的质量下降,出现卵子细胞核异常。到了38岁以后,卵泡的闭锁速度更快更明显,呈现出“两低一高”(妊娠率低,分娩率低,流产率高)的情况。由于不同人之间存在差异,年龄并不能直接作为单纯判断卵巢功能的指标。
2、基础抑制素B
在月经的第2-5天测定抑制素B(INHB)的值称为基础INHB值。基础INHB<45pg/ml提示窦卵泡数目减少,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相较于FSH,INHB更能直接反映卵巢的储备。
3、抗苗勒管激素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卵泡生长发育的调节因子,水平较为恒定,可在月经期任何一个阶段进行测定。基础AMH<1.26μg/L,高度提示卵巢储备功能降低。AMH相较于FSH、AFC、INHB更能准确反映卵巢生殖功能的下降。
4、超声检查
早卵泡期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AFC)来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一般来说,基础状态(月经第2-3天)的卵巢体积变小与卵巢储备的原始卵泡减少、卵泡生长的数目少有关;AFC≤5个,为卵巢储备功能不良。
五、如何缓解卵巢早衰
1、均衡营养
女性营养摄入除了要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外,也要适当补充叶酸(活性叶酸为佳)、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对女性生殖系统都起到营养支持作用。常见食物有:鸡蛋、牛奶、猪肝、新鲜蔬果、豆类制品、鱼类、木耳等。
2、规律生活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优质睡眠对卵巢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不好的患者卵巢功能衰退的征象更为明显,且损害不可逆。
3、心态平和
长期精神情绪焦虑、抑郁可影响我们的垂体功能,影响卵巢内分泌、卵泡的发育。
4、坚持运动
研究发现,坚持体育运动能够保持全身各脏器及系统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及供应,保证功能健康协调,延缓卵巢功能的衰退。
5、药物治疗
应用激素类药物,通过雌孕激素补充,配合温和的诱导排卵治疗守护每一颗珍贵的卵子。适量的雄激素、生长激素有助于卵泡发育,而抗氧化剂则通过提高线粒体功能,改善获卵质量。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